2025 年 7 月 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有关举措,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政策背景: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是多重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交织的结果。经过多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著提升,2024 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 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87.26%,为政策实施奠定了硬件基础,多地试点也验证了可行性;学前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沉重负担,2019 年平均占家庭总支出的 9.4%,民办园家庭负担更重,加剧了教育不平等。同时,我国面临 “低生育率 + 老龄化” 压力,学前教育成本是抑制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免费政策也是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的追求,呼应国际趋势,强化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属性,还能释放消费潜力、提升人力资本,与国家战略协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依据:2024 年 11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六十三条提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为衡量标准,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分担比例。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主要内容:免费学前教育主要是减免幼儿园的保教费,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先后实施过减免保教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指导各地细化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共同发力。
实施范围: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超20个省份启动免费试点,覆盖约30%的适龄儿童,重点在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部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已在试点 3 年免费,浙江、福建厦门已实现 3-6 岁儿童全覆盖。
政策意义:
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推行,是国家在教育领域践行民生承诺的重要举措,其意义深远且多元,贯穿家庭福祉、社会公平、人口发展与国家未来等多个维度。
一、从家庭层面来看。这一政策直击育儿成本高的痛点。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支出在家庭总开支中占比居高不下,尤其是民办园的费用让许多普通家庭倍感压力。免费政策通过减免保教费,能显著降低家庭的教育支出,让家庭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孩子的营养、课外拓展等其他成长需求上,有效缓解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二、在教育公平维度上。该政策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关键一步。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学前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距,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免费政策向农村、偏远地区及弱势群体倾斜,让更多适龄儿童,无论家庭背景、地域差异,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从起点上缩小教育差距,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于人口发展而言。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是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助力。当下,育儿成本过高是许多家庭不愿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政策通过降低学前教育阶段的经济负担,传递出国家支持生育的明确信号,有助于缓解年轻家庭的生育顾虑,释放生育潜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偏低的挑战,优化人口结构。
四、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考量。优质的学前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起点。接受良好学 前教育的儿童,在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往往更具优势,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免费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未来公民,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人才支撑,助力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此外,该政策还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推动政府在教育领域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向教育领域合理流动,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
楚清华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
民进江苏教育委员会委员
民进苏州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民进昆山支部副主任
昆山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