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虽说已是酷暑盛夏,可也没挡住一群爱读书的人相聚在漫书城新华书店多功能厅里,听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施月琴为大家分享《特别狠心特别爱》。
施老师说,自己作为一名高中老师,两个孩子的母亲,平时对谈教育的书特别感兴趣,之前向很多学生家长推荐过《正面管教》,遇到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之后,觉得书中很多内容很适用于家庭教育,因此就和镇江民进悦读会罗倩会长联系,申请担任主讲人以便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人,希望更多的父母通过本书的阅读,学会正确地爱孩子。
施老师指出,现今社会我们面临的育儿问题很多,比如说如今普遍存在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孩子与父母平时沟通太少造成心理隔阂、父母因为子女教育问题常常陷入焦虑状态等等,尤其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养儿防老观念正渐渐被养儿啃老的现实所颠覆。施老师认为,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也曾经是一位盘旋于孩子头上时时不肯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的“直升机父母”。中以建交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毅然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以“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三个孩子成就了各自的职业梦想,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女儿成为了出色的外交官。沙拉曾受到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称她是“犹太传奇教母”,中央电视台曾多次邀请她总结三个孩子的成才路,《鲁豫有约》也报道过沙拉的传奇育儿经。
施老师认为,父母错误地爱孩子会毁了孩子的未来,例如长辈对孩子的习惯性满足培养出“草莓族”孩子,看着外表光鲜亮丽,却不具备坚实的精神内核,不能挤压,一碰就出现凹痕,次数多了会烂掉。再比如家长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等于艺术教育,以及知爱而不知教,造成孩子无规则、无规矩等等。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沙拉提出的特别狠心特别爱。沙拉指出中国父母爱孩子是“子宫之爱”,儿女是来源于子宫的作品,但发表之后,父母还会设立“虚拟子宫”斩不断理还乱地来爱孩子,久而久之就把孩子培养成平庸无能的人;而犹太父母爱孩子是“篝火之爱”,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遥遥望见他们就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成长的路上,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说就是一要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二要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三要撤退一步,学会放手。犹太名人马克思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p>
对于想进一步学习沙拉家庭教育方法的书友,施老师指出,书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步骤,大家不妨结合实际试一试。比如有一些测试题,可以让父母们测一测,看看自己的教育方法中有多少不合理因素。如果你想改变原有的不科学的爱,那么作者也给出了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小贴士;以色列对孩子的“逆商”训练法;犹太孩子财商栽培法;孩子家务能力栽培法;孩子管理能力栽培法;当好孩子社交训练师秘诀;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培养孩子处理突发难题能力的方法;延迟满足的技巧,对孩子说“不”的艺术;了解孩子心思的小窍门;家长学会给自己减负的几个办法;让兴趣督促孩子学习……施老师坦言,书中教给的方法,用在她家孩子身上,有的确实有奇效,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用有偿机制生活培养孩子的财商等等。施老师呼吁,为了孩子,家长们应该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学会科学地去爱,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自由交流环节,谈到教育,无论是民进教育界会员还是普通家长,大家都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会员王军老师率先发言,他说现在一些家长跑到孩子就读大学的城市租房子陪读,对此实在是无法理解,这样无法独立的孩子就算大学毕业了,又能干什么呢?如果是了解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人,会发现老祖宗历来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与书中很多教育观点是相通的。王老师说对于女儿的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她的劳动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学能力(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时间管理能力(延误了放学班车自己走回家),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责任心以及优良的品德。作为一名老师,从来不让孩子享受特殊照顾,一切都要求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正是因为狠得下心来,孩子才能一步步地成长,最后走向自己想要的成功。
会员朱军老师说:“高学历不等于生存能力,看到很多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感到很痛心。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当你的孩子长大离开你之后,你对她没有任何的担心,相信她能独立于社会。我对女儿的教育,很多与沙拉不谋而合。我女儿从小就擅于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强,遇到外国友人敢于主动用英语对话,作为父亲我非常支持她,常常有意识地培养她交际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女儿现在29岁,在上海创业成功,她不是学霸,我认为她的成功得益于高情商,使得她一步步走来都有贵人相助。在社会上立足,仅仅有智商是不够的,很多孩子缺乏的正是情商。我认为孩子的问题根子在家长?!?/p>
书友赵惠如说她不认同中国教育失败的论调,自己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她的言传身教对后代影响很大。赵老师回忆说,小时候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很高兴,但是母亲却适时地教育她“外美不算美,内美才是真美”。这样的家风家教通过赵老师又传递到儿孙辈。赵老师说家长是榜样,要以身作则,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影响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会员尹红敏说,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成绩不能代表一切,考上好的大学不代表未来就一定成功。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为富翁、成为外交家,这只是副产品。我们学习的是沙拉的教育方法,如果是冲着这本书的副标题“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而来,以为照搬照抄,也能同样培养出富豪来,那可能会收获失望。
作为教育系统退下来的老兵,一名75届高中毕业的书友赵老师说,现在太强调考试成绩,品德教育、情商教育弱化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了。想起当年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善良品质,每次去特教中心工作都把他带上,孩子看到特教学生后主动提出把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们。现在是好的传统没有继承,新的教育理念又没有学到。
首次参加读书会的三名新会员张璟、赵颖欣、何磊作为年轻的家长也谈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张璟认为看电视的好处是孩子词汇量增大了,想象力丰富了,解决电视依赖的方法是定下规矩,设定好时间。赵颖欣认为小学阶段习惯养成很重要,好习惯受用终身。何磊认为要尊重孩子天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
一位初一学生也发表了看法,他希望父母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关注孩子看什么书、对什么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他的家长也表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能有时候方式方法上不太恰当,作为父母要补课,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像读《特别狠心特别爱》,要把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生活中。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特别狠心特别爱,就是告诉父母,爱孩子就要学会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使得父母之爱爱得更科学、更艺术、更绿色。